×

注意!页面内容来自https://www.ifanr.com/1630100,本站不储存任何内容,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进行在线解析,若有广告出现,请及时反馈。若您觉得侵犯了您的利益,请通知我们进行删除,然后访问 原网页

  •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OS 26 Beta 3 上手:又「液」又「固」的玻璃,举棋不定的苹果

产品

07-08 18:26

六月初,苹果一口气干了两件关于系统的大事儿——

其一,将旗下原本乱象丛生的终端设备系统命名大一统,从此以后,iPhone、Apple Watch、Mac 和 iPad 等设备的系统版本都将以「年份 + 1」的方式命名,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命名法。

另一件同样跨终端的事,则是继 iOS 7 扁平化设计后,苹果的设计语言时隔十二年首次迎来大改,新设计「Liquid Glass」(也叫液态玻璃)将成为苹果新一代设计语言的标准,覆盖所有带屏幕与系统的设备。

时间来到今天凌晨,苹果按照一贯的节奏推送了各大系统的第三个开发者预览版。

此时这个时间节点,注定了这第三个预览版的意义较为微妙——如果不出意外,第一个公测版本将在一周后更新,而公测版的第一个版本,通常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开发者预览版。

换句话说,这个开发者预览版,是苹果认为目前最适合推向大众的方案。

开倒车的液态玻璃,目前最好的 iOS 26

iPhone 作为目前苹果旗下使用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设备,搭载的 iOS 的关注度也不言而喻,而在 iOS 26 上,争议最大的,无疑是液态玻璃设计的效果。

在第一个开发者预览版中,液态玻璃设计可谓是呈现了灾难性的效果——无论是控制中心,还是原生应用中的导航栏,由于液态玻璃过高的透明度,导致下层背影内容极大程度地干扰了上层内容的显示效果。

这个问题在 Beta 2 中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苹果针对控制中心做了极为明显的改动,通过增加模糊来改善控制中心的可读性。

▲ 左:iOS 26 Beta 1 / 右:iOS 26 Beta 2

而在最新的 Beta 3 中,苹果将同样的方案延伸到系统原生应用中,比如 Apple Music 的导航栏与控件栏,就在底层加上了模糊效果,不管底部如何变化,表层的信息可读性依旧可以保持住。

这样的方案行之有效,的确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屏幕信息的可读性,但却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在 iOS 26 Beta 3 中,原本晶莹剔透的「液态玻璃」整体变得发灰了起来,底部的甚至有不少人直言这种质感非常廉价,认为这是设计上「开了倒车」。

▲ 左:iOS 26 Beta 2 / 右:iOS 26 Beta 3

我们将改动最明显的设计放一放,将目光转向其他方面。

在体验了一天后,爱范儿发现在 iOS 26 Beta 3 中,前序版本中尚未完善的功能、关注度较高的 Bug 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补充和修复:

  • 设置-电池界面已经全面汉化;
  • 原生软件中,自带输入法预选框优化;
  • 控制中心图标开关颜色优化;
  • 桌面 Dock 栏图标偏移 Bug 修复,恢复少于四个图标时的居中排列;
  • 辅助触控截屏 Bug 修复;
  • AirPods 连接 Bug 修复;
  • 上划进入后台,默认停留在当前应用,而不是优先展示其他应用;
  • 新增了天空、光环、薄暮三款壁纸;

一连串的修复看起来很爽,但别高兴太早,虽然这次更新修复了多个关键 Bug,但也有新的 Bug 出现——

在 iOS 26 Beta3 的通讯录中,未设置头像的联系人会显示乱码头像,而之前则是以名称首字母作为默认头像;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下拉控制中心后电池图标消失的情况。

不过好在比起之前的 Bug,这些 Bug 都不算太影响正常使用,而从个人体验上来说,iOS 26 Beta 3 的耗电量和发热量优化不错,掉帧频率也减少不少。

以我电池健康度 89% 的 iPhone 15 Pro 为例,在正常使用微信、小红书与抖音的情况下,续航体感基本回到了 iOS 18.5 的水平;

可以说,iOS 26 Beta 3 是自 iOS 26 发布开发者预览版以来,Bug 最少、体验最好的一代开发者预览版,而接下来的一周,公测版也将加入更新的步伐,很显然,当前的 iOS 26 Beta 3 已经接近一个公测版系统应有的状态。

生产力大增的 iPadOS 与闯祸的 macOS

与 iOS 的争议不同,iPadOS 26 的评价好上不少,原因并不复杂——

配备桌面级 M 系列处理器的 iPad,终于展现出了一些生产力的苗头。

在 iPadOS 26 中,苹果移除了传统的分屏和小窗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窗口管理系统,支持自由缩放、拖拽、平铺等操作,为 iPad 提供了接近桌面级的多任务体验;

此外,iPadOS 26 引入了全新的菜单栏,支持下拉操作和搜索功能,开发者还可以自定义菜单;

在文件应用方面,iPadOS 26 也做了大幅改进,新增了弹性列表视图、可折叠的文件夹结构,极大优化了文件管理体验,这次,生产力工具的升级确实不小。

而在 iPadOS 26 Beta 3 中,苹果为 iPad 引入了更接近 Mac 的指针光标,并新增了光标查找功能。

这一功能最早出现在 macOS El Capitan 中,用户快速移动光标时,光标会自动放大,帮助用户更快地定位它的位置。

现在,这个功能也出现在了 iPadOS 26 Beta 3 中,为 iPad 用户带来了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比起 iPadOS 的一帆风顺,macOS 26 Beta 3 却没那么顺利了。

一般来说,macOS 作为主要的生产力设备,用户对于系统更新这样的事情会更为谨慎,但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这次 macOS 26 Beta 3 的更新,就出了一个乱子。

凌晨一点,在 iPhone 与 iPad 都分别收到开发者预览版的更新推送时,却有相当一部分 Mac 用户迟迟等不到 macOS 26 Beta 3 的更新,在经过一番排查以后,发现问题出现在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上——Rosetta 2。

Rosetta 2 是苹果为 Apple Silicon Mac 提供的兼容层,允许运行 Intel 架构的应用程序。在 macOS 26 Beta 3 推送时,苹果未同步更新 Rosetta 2,导致已安装 Rosetta 的 M 系列 Mac 在尝试更新时出现「无法检查更新」的提示。

▲ Rosetta 2 的前身出现在 Mac 由 PowerPC 转向 Intel 的时候

发现问题后,部分用户通过在「终端」中输入命令卸载 Rosetta 2 来解决问题,并在重启后成功收到了 macOS 26 Beta 3 的更新推送。不过卸载 Rosetta 2 的代价是可能会导致依赖 Intel 架构的应用无法正常运行。

另外一部分用户,则等到今天中午左右,苹果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重新推送了 macOS 26 Beta 3,才最终顺利完成了更新。

看完了这个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我们来看看 macOS 26 Beta 3 最重磅的更新内容——启动台的回归。

在前两个开发者预览版中,除了液态玻璃设计也同步来到了 Mac 上,最受关注的改动应该是启动台的离去,用户只能在「聚焦」中查看目前已安装在 Mac 上的应用,当时的解决办法是通过「终端」输入一条指令,将被屏蔽的启动台唤回来。

而在 macOS 26 Beta 3 上,如果使用熟悉的五指合拢手势,会自动出现「聚焦」的 App Library,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已安装的应用程序。

▲ 回来了,但没有全回来

在前一个版本中,备受诟病的 Safari 浏览器标签页也在 macOS 26 Beta 3 上获得了优化,现在的视觉可读性更强了。

此外,macOS 26 Beta 3 还更新了 Tahoe Day 屏保,展示塔霍湖岩石海岸线的风景,解锁时可以平滑过渡到壁纸。

时隔十二年的新考验

看完了各个主要硬件的第三个开发者预览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明显的结论——

功能增删尚在其次,今年苹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液态玻璃」这一跨终端、跨平台的设计语言豪赌,到底怎么收场。

我们以 iOS 26 为例,先回顾液态玻璃这一个月来的波折:

从前三个开发者预览版来看,第一个版本最为激进,也最具争议,第二个版本对控制中心做了调整,虽然没有引发太多反响,但在 Beta 3 中,苹果将这种在液态玻璃的底层设置模糊效果的方案延伸到系统方方面面中,结果争议再次爆发。

这种反复横跳,说到底,还是因为液态玻璃的抱负,实在太大了——它试图用一种统一的设计美学,去缝合所有设备的体验割裂。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在 Mac 与 iPad 这样具有较大屏幕的设备上,液态玻璃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精致和层次,但在 iPhone 这样的小屏设备上,高密度的设计会让单位面积内信息密度暴增,反而成为信息阅读的阻碍。

在使用体验上,也有类似的困境——

液态玻璃作为适用于多个终端的设计语言,涉及了视觉、交互、HDR 等多个方面,需要硬件的全方位配合。这也导致了它对 iPhone 这样的小屏设备来说,功耗和性能压力更大,而对 Mac 和 iPad 这样的「大设备」,明显就要从容很多。

美学是主观的,可以引领潮流;但客观的可读性和使用表现,才是产品使用体验的基石。

十二年前,苹果用扁平化设计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回答得还算不错,终结了拟物化的扁平化设计顺利延续了十余年。

十二年后,考卷再次铺开,但此时的苹果面对着超过十亿用户的庞大生态,如何在精致与流畅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设计与实用两条路上找到交汇点,如何为最多数人寻找到那个关于美与体验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期待答案的揭晓。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爱范儿 App

爱范儿,让未来触手可及

爱范儿
AppSo
玩物志
知晓云
知晓程序
Ifanr QR Code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AppSo QR Code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CoolBuy QR Code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CoolBuy QR Code

小程序开发快人一步。

CoolBuy QR Code

最好的微信新商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