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簡易版,若要更詳細的內容,請詳<2025 最新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制度深入解析:中小企業主必讀指南(詳細版)>)
隨著每年報稅季到來,許多民眾與企業紛紛收到來自健保署的補繳通知,內容涉及「補充保費」一詞,卻往往不清楚這是什麼費用、為何被扣、是否合理、是否能退。事實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自民國102年(2013年)起施行,迄今仍是多數人誤解與遺漏的稅務盲點之一。本文將以2025年最新規範,帶你一文看懂這筆費用是怎麼來的、誰該繳、怎麼算、如何避免被多扣,以及退費辦法。
🧠 一、補充保費是什麼?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政府為健保財務永續,針對「非經常性收入」設計的額外保費課徵制度,補足高額非固定所得者對健保費的負擔公平性。
它與「一般保費」(每月薪資扣繳5.17%)不同,是針對以下六類特定所得課徵 2.11% 的健保費,由企業或支付方代扣再交給健保署。
📌 六類應課補充保費的所得如下: 1️⃣ 年度累計獎金超過投保薪資4倍的部分 2️⃣ 單筆兼職收入(非本單位投保)超過基本工資(2024年為27,470元) 3️⃣ 執行業務收入(如講座、顧問費等)單筆超過20,000元 4️⃣ 銀行或投資利息收入,單筆超過20,000元 5️⃣ 股利配息,單筆超過20,000元 6️⃣ 房租收入,單筆超過20,000元
🏢 二、公司也要繳?投保單位的補充保費
企業若發放薪資時實付總額高於當月投保薪資總額,差額部分需額外繳納2.11%補充保費。此狀況多見於:
- 年終獎金、三節獎金另行發放
- 發放績效、激勵獎金
- 領薪資未列入健保投保金額
📊 計算範例: 某企業2025年3月實付總薪資120萬元,投保薪資為100萬元 ➡️ 差額20萬 × 2.11% = 4,220元
此金額須於次月底前列印繳款單繳納,否則將列入違規處罰。
👤 三、個人補充保費怎麼扣?
個人只要收到六類特定所得,且符合門檻條件,將會由支付單位(如公司、券商、房客)代扣2.11%補充保費,並不需本人另行繳納。
📌 個人所得課稅門檻快速看:
- 年度獎金超過月投保4倍(例如月投保31,800元,4倍即127,200元)
- 接案兼職、主持費、講座費等單筆 > 基本工資
- 股利、利息、租金、執業所得單筆 > 20,000元
📊 補充保費計算公式: 【超出門檻金額 × 2.11%】
📌 範例1:房東月收租金60,000元 ➡️ 60,000 × 2.11% = 1,266元
📌 範例2:年終獎金共150,000元,月投保31,800元 4倍為127,200元,超出22,800元 × 2.11% = 481元
🔎 四、哪些情況可以免扣或退費?
✅ 免扣情況:
- 無健保身分(外籍非居留者)
- 在職學生(須檢附學生證與無專職聲明)
-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補助領取者
- 工會投保(兼職或執業已列入投保)
✅ 可退費情況:
- 公司或扣繳義務人誤扣
- 同筆所得已課一般保費
- 重複申報
📌 退費方式:可至健保署網站查詢「補充保費查詢」,填寫退費申請書,檢附證明影本即可。
📆 五、繳納方式與罰則提醒
補充保費採「就源扣繳」,由支付方(如公司、銀行、券商)先扣後繳,通常需於給付次月底前完成列報繳納。未扣繳者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85條:
- 補繳+罰鍰1倍
- 限期未繳再罰3倍
📌 六、補充保費與報稅季的連動
在報稅時,許多人會發現「怎麼股利變少」、「租金實領變低」,其實這都是因為補充保費已被源扣。此外,也有情況是年終結算時才通知補繳,或出現「可退費但不知情」的狀況。
👉 建議納稅人每年1月底查閱補充保費資料,核對是否有:
- 被多扣
- 沒扣到(需補)
- 可退未退
🧾 七、補充保費節稅規劃建議
✔️ 拆帳處理大額股利、租金收入 ➜ 避免單筆過門檻 ✔️ 兼職/演講/主持 ➜ 按月分期發放酬勞 ✔️ 合理規劃年終與投保薪資 ➜ 控制「四倍獎金」基數 ✔️ 購屋/出租 ➜ 分戶處理租金、減少補充保費壓力
📣 八、總結:補充保費並非惡法,但需要規劃
補充保費的目的在於「公平健保分擔」,但執行上涉及實務扣繳、所得分類、判斷標準等複雜因素,一般人難以完全掌握。無論你是公司負責人、自由工作者、收租投資人、兼職收入者,都應定期檢視健保與所得關係,才能避免多繳、被罰、漏扣。
📩 若你對是否該繳、能否退、有無誤扣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健保署相關規定)
聯繫我們
家齊會計師事務所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48號5樓之1(忠孝敦化5號出口)
電話:+886-933-334-808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LINE:@223dfb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