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页面内容来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古国/209648,本站不储存任何内容,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进行在线解析,若有广告出现,请及时反馈。若您觉得侵犯了您的利益,请通知我们进行删除,然后访问 原网页

蒙古国

亚洲中部内陆国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英语:Mongolia), [18]简称蒙古,位于亚洲中部的中国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350万人(2025年8月),全国划分为首都和21个省。 [1]
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29]亡后退回蒙古草原,经常在边境与明朝发生冲突。 [26]16到17世纪,蒙古开始受到藏传佛教影响,17世纪末时蒙古全境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 [29]1911年12月蒙古王公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同年7月建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名为蒙古国,使用新国旗、新国徽。 [32]
蒙古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9大的国家,也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 [1]古国可耕地较少,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北部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约30%的人口从事游牧或半游牧。2024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80.0万亿图格里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9%。 [1]
中文名
蒙古国
外文名
Монгол улс(蒙古语)
Mongolia(英语)
简    称
蒙古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
乌兰巴托
国庆日
7月11日
国    歌
《蒙古国国歌》
国家代码
MNG
官方语言
蒙古语
货    币
蒙古图格里克(MNT)
时    区
UTC+8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乌赫那·呼日勒苏赫 [11](总统)
人口数量
约 350 万 [26](2025年8月)
人口密度
2.1 人/平方公里 [10](2020年)
主要宗教
藏传佛教
国土面积
1566500 km²
水域率
0.43%
GDP总计
157 亿美元(2022年)
人均GDP
4566.1 美元 [15](2021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
976
国际域名缩写
.mn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中央银行
蒙古银行
基尼系数
32.3%(2016年)
国    鸟
猎隼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主词条:蒙古历史

民族起源

主词条:蒙古人
蒙古民族形成于13世纪初。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蒙古”一词是“忙豁勒”的音变,最早见于唐代,即新﹑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后来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许多同音译名。“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元代文献。 [29]
额尔古纳河(唐代称望建河)东岸地区,是蒙古部的历史摇篮。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开始向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它已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蒙古部之外,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剌﹑篾儿乞﹑斡亦剌克烈乃蛮汪古诸部。它们大小不等,经济文化发展也不平衡。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称作“有毡帐的百姓”,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森林地带的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从事渔猎。公元11世纪,他们结成了以塔塔儿为首的联盟,强大一时。因此“塔塔儿”或“鞑靼”(音达达)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后来西方社会通常就将蒙古泛称为鞑靼。宋﹑辽﹑金时代,漠北的蒙古部统称为黑鞑靼,漠南的汪古部为白鞑靼。有时鞑靼也泛称中国北方各民族。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一词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29]

蒙古帝国时期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统一蒙古各部后,于1206年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了忽里勒台(大聚会),被各部贵族推戴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这个封建汗国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即位后,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军事征伐活动。1211年和1215年大举向进攻,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发动第一次西征,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7年征服西夏时病逝。随后的窝阔台汗和蒙哥汗继续进行征伐活动,先后灭西夏﹑金和其他政权,还征服了中亚和欧洲部分地区,建立了四大汗国。1260年,忽必烈做了大汗,把统治中心由漠北哈拉和林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市)。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元代,蒙古地区被分封为许多封建领地,分属于岭北﹑辽阳﹑甘肃三行省和中书省。 [29]
元朝疆域图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克元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逃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仍不时南下骚扰,企图恢复元朝的统治,形成与明朝对峙的政权。 [28]

明清时期

主词条:北元清朝蒙古
洪武末年到永乐初年,蒙古诸部分裂为三部:兀良哈部游牧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鞑靼部游牧于鄂嫩河克鲁伦河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瓦剌部游牧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 [26]
元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即元代的斡亦剌部)和东部蒙古本部(明朝人称为鞑靼)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与明朝建立了臣属关系。1409年,明朝封瓦剌部三个封建主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1413年又封东部蒙古本部封建主阿鲁台为和宁王。后来达延汗曾一度统一东部蒙古本部各部势力,并调整了其封建秩序,在整顿大小领地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六个万户,分左﹑右两翼各三万户。16世纪中叶以后,原驻牧于哈拉哈河两岸及克鲁伦河附近的东部蒙古本部中的喀尔喀部逐渐向漠北迁移,形成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等三大部(清雍正三年,又从土谢图汗部分出赛音诺颜汗部,统称喀尔喀四部),是为漠北蒙古;蒙古本部的其他部分仍留居于原地,形成了漠南蒙古。1571年,明朝封漠南蒙古右翼领主﹑土默特部俺答汗为顺义王,并授予很多领主以官职。漠南蒙古左翼则继续与明朝处于对立状态。漠西蒙古瓦剌部在16世纪时分为准噶尔(绰罗斯)、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四部。明末,土尔扈特部移牧于今伏尔加河下游,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挣脱了沙俄的奴役,返回故土;和硕特部向东南迁徙,移牧于青海等地。 [29]
明朝末年,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在1636年前后归属于后金——。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向清朝遣使纳贡。同时,沙俄的侵略魔爪伸进了新疆厄鲁特蒙古地区,并收买和策动厄鲁特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对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发动侵袭,清朝经过多次用兵,终于在1776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蒙古地区。为了加强对蒙古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地“兀鲁斯”﹑“鄂托克”的基础上,清政府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29]

民国时期

1911年,沙俄趁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之际,怂恿外蒙古喇嘛黄教大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自称“大蒙古皇帝”,驱逐清朝政府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办事大臣,私自签订了非法的《俄蒙协约》。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的统治后,当时的中国政府于1915年与沙俄在恰克图签订了《中俄蒙协约》,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则承认外蒙古自治 [31]
1919年夏,外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同意这一请求,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外蒙古自治的文件无效,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并派西北守边使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恢复了领土主权。未几,徐军主力从外蒙古调回关内参加军阀混战,只在库伦及其以北蒙俄边境上的买卖城(今阿勒坦布拉格)留驻少量兵力。 [31]
1920年10月,苏俄白卫军将领罗曼·冯·恩琴,率领800名将士组成的骑兵师进入蒙古境内,利用蒙古人民对徐树铮军事独裁统治的不满情绪,骗取了蒙古封建王公和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的支持。1921年2月3日,恩琴的匪军击溃了中国驻军,占领了库伦。2月15日,恩琴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政府的成员由恩琴指派。 [31] [36]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俄共的帮助下,在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解放民族,把政权移交给人民大众,进而改造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奋斗纲领。 [31]
3月13日,在苏俄境内的特罗伊茨克萨夫斯克市举行了蒙古边境苏木(亦称旗)劳动人民代表、义勇军代表和党组织代表参加的会议,选举产生了临时人民政府。临时政府于4月10日向苏维埃俄国政府请求军事援助,共同反对恩琴白卫军。 [31]
苏俄红军三个团于6月28日进入蒙古,协同苏赫巴特尔乔巴山领导的义勇军,于7月6日攻占了恩琴白卫军盘踞的库伦。 [36]此前,于3月上旬,苏俄少量部队曾进入蒙古边境与蒙古义勇军首先攻打了驻扎在买卖城的中国北洋军阀的部队。7月10日,在库伦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 [31]
对于蒙古的独立,当时的中国政府未予承认。1924年,中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但由于中国国内爆发了北伐战争,北洋军阀忙于打仗,解决悬案的谈判不了了之。 [31]

蒙古人民共和国时期

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个月后蒙古取消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从1924年起,外蒙古政府宣布对外闭关,断绝了同中国的一切来往,加上千里大漠的阻隔,境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除了苏联政府,鲜为外界所了解,西方称之为世界上一个神秘的国度。 [31]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达成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雅尔塔协定》,美、英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出兵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第一条写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美国答应为实现此项条款,说服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观察”全蒙古人民公决独立的投票。 [31]
投票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20日结束,参加投票的公民494074人,赞成独立的489291人,其余为弃权票。也就是说明99%的选民赞成独立。最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5日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外蒙古独立 [31]
1953年,台湾当局因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宣称外蒙古乃“中华民国”的领土。 [34]1961年,台湾当局在联合国表决时,不行使否决权,不参加投票,实际上允许蒙古国加入联合国,以至于蒙古国成为联合国成员。 [30]

蒙古国时期

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名为蒙古国,并更改国旗国徽,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议会制多党制 [1]
2002年台湾当局承认外蒙古独立。 [34]
2015年10月28日,蒙古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额勒贝格道尔吉在2009年6月出任蒙古总统后,促成蒙古议会在2012年通过了废除死刑法案。2017年7月,蒙古国新版刑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意味着该国正式废除死刑,成为全球第105个废除死刑的国家。 [3]
2022年7月4日,蒙古国当地媒体援引该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消息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日前认可蒙古国为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国家,并颁发无牛肺疫国家认证书。 [13]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区域位置

蒙古国地处东北亚,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共156.65万平方公里,北与俄罗斯,东、南、西与中国接壤,中蒙两国边境线长达4710公里。 [14]

地形地貌

蒙古国地质结构复杂,山脉多系火山岩构成,土层较厚,基岩裸露,土壤种类以栗钙土和盐咸土为主,北部有冻土层,从北至南大体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带。
蒙古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海拔最高点为4653米(乃拉姆达勒峰),最低点为553米(呼赫湖),平均海拔为1580米。山地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面积4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湖泊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
蒙古国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位于蒙古国西部,平均海拔3000米,西北-东南走向;杭爱山位于蒙古国中部,平均海拔3000米,西北东南走向;肯特山(蒙古人尊为圣山)位于蒙古国东部,平均海拔2000米,东北西南走向。

气候特征

蒙古国以“蓝天之国”而闻名于世,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阳光明媚,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蒙古国冬季漫长严寒,气候干燥,常有暴风雪,是亚欧大陆“寒潮”发源地之一,最低气温可至-40摄氏度(最低曾达到-60摄氏度);夏季短暂干热,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最高曾达到45摄氏度),早晚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均降水量250毫米,气候较干燥。蒙古国供暖季为每年9月15日至次年5月15日。 [14]

水文分布

蒙古国境内有河流3800条,总长度达6.7万千米,有3500个湖泊,7000多处泉眼。河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主要有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克鲁伦河科布多河等50多条;湖泊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主要有乌布苏湖库苏古尔湖吉尔吉斯湖和哈拉乌苏湖。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矿产资源

蒙古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目前,蒙境内已探明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煤炭、铜、金矿储量居世界前列。目前,蒙古国已探明煤炭蕴藏量约1620亿吨、铜约3600万吨、铁约20亿吨、磷约2亿吨、黄金约3000吨、石油约15亿桶。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尚有部分矿藏仍处于转让、勘探、建设阶段。大型矿藏有额尔登特铜矿、奥云陶勒盖铜矿、塔温陶勒盖煤矿等。目前,主要有来自加拿大、中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在蒙古国投资矿产资源开采。 [14]

生物资源

截至2012年,蒙古国植被由北部西伯利亚针叶林和南部的中亚草原、荒漠组成。高等种子植物有103科596属2251种,苔藓植物有40科119属293种,地衣植物有30科70属570种,蘑菇有12科34属218种,药用植物有52科154属574种。其中,植物主要有蒙古茅草、科尔金斯基茅草、戈尔嘎诺夫旋花、格鲁保夫针叶棘豆、胡杨山川柳沙枣菖蒲芨芨草看麦娘等。
野生动物约有60种哺乳类,50多种鱼类,90种鸟类。动物主要有旱獭野驴野马、角鹿、戈壁熊野骆驼羚羊野山羊、母盘羊、黑尾黄羊、海狸水獭、密鼠、、鸿、鹈鹕雪鸡野鸡皂雕猫头鹰啄木鸟等。
蒙古国动物蒙古国动物蒙古国动物蒙古国动物
蒙古国动物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

主要城市

蒙古国首都为乌兰巴托市,是全国最大城市。常住人口约150万(2023年)。平均气温为1.6℃。乌兰巴托市位于蒙古国中北部,图拉河畔,与中央省肯特省色楞格省的10多个县接壤。乌兰巴托市是具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古都,历史上曾被称为“库伦”“大库伦”等。乌兰巴托市是蒙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中心,全国人口近半数均居住在该市。乌兰巴托市设有首都公民代表大会(市议会)和首都市政府,全市共下设9个行政区。
蒙古国其他主要的城市有额尔登特市、达尔汗市等。额尔登市系蒙古国第二大城市,主要产业为矿产业。 [14]

国家象征

播报
编辑

国名

蒙古国,简称蒙古,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国名释义为永不熄灭的火。

国旗

蒙古国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由两块红色及一块蓝色作为背景,靠旗杆处的红色部分有一个黄色的“索永布”,索永布中的火焰是“吉祥和兴旺的种子”,三条火舌象征了过去、当下与未来,而太阳和月亮是蒙古人民的传统象征物。火、日、月三者结合,表示国家的昌盛,中央的阴阳图象征了国家和谐,下方的两个三角形等同于箭,向下的三角形表示以武力捍卫家园,阴阳图上下方的两条长方形有坚持正义和忠实之意,左右两方的长方形是一个的城墙,暗示了全民团结,比墙更加的坚固。另外,背景的红色代表了进步与繁荣,“永恒的蓝天”就以蓝色来取代。
蒙古国国旗

国歌

蒙古国歌,为Монгол Улсын Төрийн Дуулал《蒙古国国歌》。

国徽

蒙古国徽启用于1992年,呈圆形,外环“万字不到头”的图案,顶为三宝。中间为背负索永布的风马。下为青山、法轮、哈达和莲座。
蒙古国国徽

人口

播报
编辑
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人。近年来,蒙古人口增长较快,截至2023年1月,总人口约340万人,同比增长1.8%。蒙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蒙古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3.8%。蒙古国人口分布较不均衡,全国近半数人口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市。2020年乌兰巴托市人口近150万人。蒙古国其他主要人口集中城市还包括达尔汗、额尔登特等。 [14]截至2025年8月,人口约350万人。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 [1]

政治

播报
编辑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1月通过,同年2月12日起生效。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自主的共和国;视在本国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会为崇高目标;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蒙古国境内和通过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该宪法,改国名为“蒙古国”,实行议会制。

议会

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总统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任免总理及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成及权限;决定赦免等。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其成员由蒙古国公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或间接选出,任期四年。本届国家大呼拉尔于2024年6月产生,共126个席位,议席分布为:人民党68席,民主党42席,人党8席,公民意志绿党、民族联盟共4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为达西泽格布·阿玛尔巴伊斯格楞(DASHZEGVE AMARBAYASGALAN)(人民党),2024年7月就任。 [1]

政府

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现政府由人民党、人类党、公民意志绿党三党联合执政。总理为贡布扎布·赞登沙特尔(GOMBOJAVYN ZANDANSHATAR),下设副总理、政府办公厅主任、国家委员会主席及各部部长等共19名政府成员。 [26]

司法

法院行使司法权,由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构成。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冈卓力格,2020年6月就职。检察机构由总检察署和各级地方检察署构成。2019年5月,扎尔格勒赛汗被任命为国家总检察长。

政党

实行多党制。至2025年8月,共有36个政党。主要有:
(1)蒙古人民党(Mongolian People's Party)。1921年3月1日成立,1925年3月改称蒙古人民革命党,1997年2月该党召开的二十二大确定党的性质为“民族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左翼政党”。理论基础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2007年10月该党召开二十五大,通过党章修正案,决定保留党章中“党主席兼任总理”的规定。2010年11月召开二十六大,恢复党名为人民党,选举由31人组成的领导委员会。党员约22万名。2021年4月,蒙古人民党同蒙古第三大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合并。
(2)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2000年12月6日由蒙古民族民主党、社会民主党、民主复兴党、宗教民主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党员约18万。党的宗旨是重视人的发展、人的权力和自由,并视个人能力大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党的目标是巩固蒙古政治独立;建立合理、强大的经济体制;建立开放的社会;建立良政;将社会发展与国际社会进步密切接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国家政策委员会(相当于中央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 [26]

政要

总统:乌赫那·呼日勒苏赫。1968年6月生。1989年毕业于蒙古国防大学政治学专业。曾任蒙古民主社会主义青年联盟、人民党领导委员会委员。2008-2012年任蒙古人民党总书记。三次担任议会议员,两次任副总理。2017年任总理,同年任人民党主席。2020年连任总理,2021年1月辞职,6月当选总统。 [1]
乌赫那·呼日勒苏赫
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达希泽格布·阿玛尔巴伊斯格楞。1981年生于戈壁阿尔泰省。2003年毕业于蒙古科技大学通工程师专业,2011年毕业于蒙古国立大学政治学专业,2015年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硕士预科班。曾任蒙古人民党青联副主席、首都议会党团主席、人民党总书记、蒙古政府办公厅主任等职。2024年6月当选国家大呼拉尔委员。2024年7月当选国家大呼拉尔主席。 [1]
达希泽格布·阿玛尔巴伊斯格楞
总理:空缺 [35]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主要产业包括矿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份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全国森林覆盖率约为8%。
经济指数
信息
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
80.0万亿图格里克(2024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4.9%(2024年)
货币名称
图格里克(TUGRUG)
汇率
1美元=3463.7图格里克(2025年4月)
参考资料: [1]

畜牧业

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蒙古国加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来源。蒙古国地广人稀,冬季持续时间较长,畜牧业生产仍以自然放养为主,现阶段仍难以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受自然气候和牲畜影响较大。2024年牲畜存栏量达约576万头。
截至2020年底蒙古国牲畜存栏量
牲畜类型
数量(单位:万)
同比增减(%)
占总存栏量的比例(%)
410
-2.9
6.1
470
-0.5
7
骆驼
47.29
0.1
0.7
绵羊
3000
-6.9
44.7
山羊
2770
-5.3
41.2 [14]

农业

农业(主要指种植业)并非蒙古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关系国计民生,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农业从业人口6万余人,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蒙古国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土豆、白菜、萝卜、葱头、大蒜、油菜等。2024年,蒙种植谷物总产量44.3万吨;土豆25.1万吨;蔬菜28.2万吨;饲料作物25.9万吨。

工矿业

2020年,蒙古国实现工业总产值16.5万亿图,同比下降6.7%。其中,矿业产值11.6万亿图,占工业总值的70.3%;加工制造业产值3.5万亿图,占工业总值的21.2%;水电暖供应等行业产值1.2万亿图,占工业总值的7.2%。
矿业是蒙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矿业产值11.6万亿图,同比下降8.4%,占工业总值的71.6%;蒙古国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超过70%,并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蒙古国经济基础差、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矿业,并受制于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超过80%的外资都投入矿业领域,随着国际矿产品特别是煤炭价格走低,蒙古国外贸出口和外国投资在短期内缺乏增长动力。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部分大矿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因蒙古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缺乏专业队伍、技术装备落后,地质勘探水平总体较低。蒙古国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水电资源匮乏,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矿产业的发展。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部分大矿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蒙古国已进行开采且出口产品的大中型矿主要有:奥尤陶勒盖铜金矿(OT矿)、塔温陶勒盖煤矿(TT矿)、额尔登特铜钼矿、那林苏海特煤矿、巴嘎诺尔煤矿、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塔木察格油田等。
蒙古国工业起步较晚,除采矿业和燃料动力工业外,以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在蒙古国工业部门中占有一定地位,此外还有部分基础性矿产加工业。2020年,加工制造业产值3.5万亿图,同比减少6.1%,占工业总产值的21.2%。 [14]

建筑业

近年来政府正逐步增加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较快速发展阶段。但是,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建筑项目停工或延期。自2020年5月起开通中蒙边境口岸绿色通道,中方工程技术人员来蒙后建筑项目得到有序复工。
近年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居民数量急剧增加,人口已接近全国一半,城市住宅刚性需求迅速增加,住宅建设与销售市场逐渐兴起,建材需求趋旺,建材生产随之大幅增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蒙房地产项目开工和销售不容乐观。 [14]

旅游业

蒙古国人口少、地域辽阔,自然风貌保持良好,是世界上少数保留游牧文化的国家之一,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每年6—8月期间是旅游旺季。

财政金融

蒙古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小。2024年,蒙财政收入31.4万亿图,支出30.4万亿图;蒙古货币供应量为43.3万亿图,同比增长15.2%。2024年,蒙古商业贷款余额36.8万亿图;不良贷款1.8万亿图,逾期贷款达1.3万亿图。 [26]
蒙古国中央银行是蒙古银行,蒙古国最大的4家商业银行分别是汗银行(Khan Bank)、郭勒蒙特银行(Golomt Bank)、贸易发展银行(Trade Development Bank)、哈斯银行(Khas Bank)。
蒙古国保险市场有15家非寿险公司和1家寿险公司,较大的保险公司有MIG保险公司、Bodi保险公司、Ard保险公司、Tenger保险公司以及Soyombo保险公司等。
蒙古国证券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蒙古国证券交易所是蒙古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市场,成立于1991年。2020年全年,蒙古国全国股票市场总交易量为539亿图,同比减少66.6%;证券交易次数共3.5亿笔,较上年减少22.2%。蒙古国证券交易所前10大上市公司分别为:APU、TAVAN TOGGOL、BERKH UUL、SHIVEE OVOO、SHARIIN GOL、BAGANUUR、GOBI、UB BANK、SUU公司。 [14]

对外贸易

实行经济开放政策。近年来,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2024年蒙古外贸总额273.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16.1亿美元,出口额157.8亿美元。出口主要为矿产品、纺织品和畜产品等,其中煤炭出口在出口额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俄罗斯、欧盟、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
蒙古国外贸结构较为单一,矿产品占蒙古国总出口比重超过七成。蒙古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矿产品、纺织品、生皮、熟皮、畜毛及其制品、珍珠、宝石、贵金属、文化用品等。蒙古国国内制造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除畜牧产品外,其他各类生活和生产材料均依赖进口。蒙古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商品及零配件、能源产品、公路、航空及水路运输工具及其零件、纺织品、化学及化工产品、植物产品及食品、钢材及其制品等。

外资

2011年,蒙古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46.2亿美元,但此后因蒙古国出台相关限制外资的法律,外来投资剧减,2016年已跌至2.4亿美元。蒙古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蒙古国吸收外国投资7.5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建筑、矿产重工业等行业。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主要的投资来源地,来自中国的投资占蒙古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近三成。除中国外,新加坡、荷兰、韩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美国、日本、卢森堡等国家也是蒙古国主要投资来源地。但受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和蒙古国国内投资环境不佳的影响,2013年以来外商在蒙古国投资规模缩减,新增注册外资公司数量增长放缓。外国公司在蒙古国主要投资领域有地质矿产勘探开采(包括石油)、房地产开发、贸易、餐饮等行业。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蒙古国吸收外资流量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29.6%;截至2020年底,蒙古国吸收外资存量为242亿美元。 [14]

外国援助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0年,蒙古国共接收国外援助3.14亿美元。据蒙古国财政部官网数据,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为蒙古国提供了多项无偿援助,其中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无偿援助250万美元、欧盟无偿援助5080万欧元、世界银行无偿援助100万美元、联合国援助260万美元、德国援助150万美元、日本援助930万美元(协议资金,资金尚未到位)、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250万美元。据蒙古国财政部数据,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先后向蒙古国政府援助3批抗疫物资,合计金额70万美元,包括13000份核酸检测试剂、49.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0.5万只N95医用防护口罩、1000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物资。 [14]

文化

播报
编辑

语言

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当地居民有95%的人使用。文字为斯拉夫蒙古文。 [14]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即俗称的传统蒙古文。由于历史原因,蒙古国于1946年废弃回鹘式蒙古文,开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也就是西里尔蒙古文。从2010年起,蒙古国开始扩大使用传统蒙古文。 [33]

宗教

蒙古国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饮食

蒙古国饮食文化受俄罗斯的影响,进餐厅前需在门前脱去外套以示礼貌,吃饭中不得大声喧哗,男士需为女士拉椅子先行入席,菜品多西化。

习俗

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送客人离开时,主人不必出门。

节日

1月1日:新年;藏历初一、初二:白月节(春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8日:军人节;6月1日:母婴节;7月11-13日:国庆节那达慕;11月26日:共和国成立日。每周六、日为公休日。2012年起增设成吉思汗出生日为蒙古“荣耀日”。蒙古国居民重视过节,除法定节假日外,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期间也会举行相应庆祝活动,节日气氛浓厚。 [14]
那达慕大会

军事

播报
编辑

军力

蒙古国武装力量由国防部和公安部两个系统组成。国防部辖下有作战部队、通信部队、航空部队和各省军事处、乌兰巴托和达尔汗两个卫戍区军事院校等。公安部下辖边防部队、各省公安处等。地面部队拥有650多辆战车、约100辆自行火炮、800多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450门可移动式防空武器、1000门以上的大炮和迫击炮及其他军事装备。空中部队有米格-21战机、Mi-24武装直升机等。
蒙古人民军于1921年3月18日创建。总统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1996年起实行文职国防部长制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独立于国防部。实行义务兵役制,1997年开始对武装力量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其编制体制由师-团制转入了旅-营制。1998年起增加了替代、合同兵役和抵偿服役制。1992年起服役期改为一年。总兵力约1.4万人。
蒙古人民军军衔分4等11级,即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大尉、上尉、中尉)。准尉军衔设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士兵军衔分军士和兵两等,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蒙古国武装力量

军事合作

蒙古国除了保持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交流外,还重视和美国印度北约等国家(或军事实体)进行边防务合作。
2003年,蒙古国与美国举行第一次“可汗探索”双边军演。2006年以来,“可汗探索”演习扩展为多国演习。
2005年,蒙古人民军参与了北约在科索沃的维和任务。
2010年3月29日,北约正式宣布蒙古国为第45个向阿富汗派兵的国家,4月23日,蒙古国还应邀参与北约外长峰会。
2012年,蒙古国派遣维和部队赴南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4]
2012年3月,蒙古国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11月,蒙古国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

交通

播报
编辑

公路

蒙古国国内公路主要分为三类:国家级公路(包括连接首都与各省会之间、各省会之间、国家边境口岸和中央居住区的公路)、地方公路、单位自用路。
截至2020年,蒙古国公路总里程约11.9万公里,其中铺装公路1.1万公里。蒙古国分别同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设有多个边境口岸,公路连结和通关较为便捷。目前,中蒙两国共有13个公路口岸。 [14]

铁路

蒙古国境内现只有两条铁路,一条为乌兰巴托铁路,另一条为自乔巴山向北至蒙俄边境口岸铁路,两条铁路总里程共计1811公里。蒙境内现有铁路均使用俄罗斯标准的1520mm宽轨铁轨,不能直接同中国境内1435mm标轨铁路对接,需进行车厢换装。 [14]

空运

蒙古国主要航空公司包括Mongolian Airlines(МIАТ)、Air Mongolia、Hunnu Air等,现运营首都乌兰巴托至额尔登特、乔巴山、奥尤陶勒盖、科布多等省会及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和乌兰巴托至北京、呼和浩特、香港、泰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际航线。
位于首都乌兰巴托市西南方向的成吉思汗国际机场现为蒙古国最大的机场。目前,蒙古国已启动建设新国际机场,新机场位于中央省色尔格楞县,距乌兰巴托市市区约50公里。 [14]

社会

播报
编辑

科教

蒙古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蒙古国教育与科技部下辖多所大学,同时检查和指导全国各省、市教育局、教育单位、教育科研单位的工作。
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全国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近800所,63所专业培训中心。全国共有高校113所,其中国立高校16所,主要有国立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大学等,私立高校92所,主要有伊赫扎萨克大学、奥特根腾格尔大学等。5所为国外高校分校。根据政府间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蒙与50多个国家交换留学生。 [14]
蒙古国学生

医疗

1994年1月起,蒙古国实行《医疗保险法》。医保有强制和自愿两种形式,公民也可购买多重保险。强制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对象为蒙古国全体公民;自愿保险对象主要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等群体。目前蒙古国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基本覆盖全民。
据蒙古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蒙古国医疗卫生占财政支出比重为5.6%,人均医疗卫生支出24.4万图;2020年,蒙古国公民平均预期寿命70.19岁,其中蒙古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5.78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66.11岁。
呼吸道疾病现是蒙古最主要疾病之一。除冬季季节性流感外,蒙古国目前未出现其他流行性疾病。 [14]

媒体

据蒙方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约126种、杂志92种、76家广播、150家电视台、30多家网络媒体。主要报刊有《日报》、《世纪新闻报》、《今日报》、《真理报》、《蒙古新闻报》等。这几种报纸是蒙古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除《真理报》是蒙古人民党机关报外,其余均是自由刊物。此外还有《索云博报》(军报)、《乌兰巴托时报》、《人民权利报》等。
蒙古通讯社(简称蒙通社):系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21年。该社与新华社路透社俄罗斯新闻社塔斯社等有合作关系。
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系蒙古唯一非私营广播电台,也是蒙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机构。广播电台覆盖全国。
此外还有TV9、TV5、TV25、乌兰巴托电视台、“鹰”、C1、TV8、NTV、教育、USB等为较大的私营电视台。

通讯

蒙古国电信业发展很不平衡,在首都及几个大城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宽带及相关业务相对普及,但在偏远地区,很多地方通讯网络仍未覆盖。
2020年,蒙古国通讯领域收入超过1.39万亿图,同比增长15%,是蒙古国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固定电话网线共16万条,有线电视用户共74.8万,移动电话用户共436万,永久互联网用户共45万,移动互联成为蒙古移动产业的增长点,在拉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蒙古国主要的电信供应商包括:Mobicom、Gmobile、Skytel、Unitel和MongoliaTelecom。 [14]

电力

蒙古国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国内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较为落后,很多发电机组设备仍沿用前苏联时期建造。目前,蒙古国尚不能满足国内电力自给自足,国内电力供应达到80%,其余20%电力需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蒙古国电力装机容量110万千瓦。
全国电力供应中,煤电占85%、风力发电占5%、柴油发电占7%、水利发电占2%、可再生能源占0.62%,其中国内电力供应占80%,进口电力占20%。 [14]

外交

播报
编辑

外交政策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1994年通过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规定,蒙古奉行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调“同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俄“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发展同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2011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新《对外政策构想》,将“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拓展为“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强调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明确对外政策首要任务是发展同俄、中两大邻国友好关系,并将“第三邻国”政策列入构想,发展同美、日、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西方国家和联盟的关系。2004年,蒙古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首个观察员国。2012年3月,蒙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11月,蒙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
蒙古国仪仗队蒙古国仪仗队
蒙古国仪仗队

同中国关系

1949年中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继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6日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蒙两国建交以后,友好关系与日俱增。1960年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兼外长陈毅访问蒙古,于31日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中蒙经济技术援助协定》,并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以后,两国有关部门交换地图,谈判划定蒙古独立以来一直未定的中蒙边界。1962年12月,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和部长会议副主席扎格瓦拉尔来华访问,于26日签订了两国边界条约。之后,中蒙之间进一步发展了友好往来,中国政府尽自己所能给予蒙古各方面的援助。 [31]
1990年,中蒙双方发表联合公报,1994年中蒙修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并签订《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 [25]1998年12月,巴嘎班迪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阐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方针的《中蒙联合声明》。1999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蒙古进行国事访问。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宣布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4年7月,巴嘎班迪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2005年11月,恩赫巴亚尔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6月,习近平副主席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 [5]2009年4月,桑吉·巴亚尔总理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10年4月,巴特包勒德总理访华。2010年4月28日至5月3日,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0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2011年6月,巴特包勒德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决定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2年6月,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2013年1月,吴邦国委员长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2013年10月,阿勒坦呼亚格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签署《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
2014年1月,包勒德外长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蒙友好交流年纪念活动方案》。5月,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来华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第四次会议。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决定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6]
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左)与习近平主席(右)
2017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2018-2021年教育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2017年1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蒙古国对外关系部长蒙赫奥尔吉勒通电话。蒙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贯认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1951年中蒙两国建立贸易关系。1989年两国政府成立了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迄今已举行十六次会议。1991年两国政府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以现汇贸易取代了政府间记账贸易。同年,两国政府签署投资保护协定。近年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蒙古最大贸易伙伴国和重要投资来源国。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18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25]
中蒙两国于1951年起建立文化联系。1994年双方签署《中蒙文化合作协定》。近年来,根据中蒙两国政府文化交流计划,两国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双方设有中蒙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迄已举办2次会议。2004年4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率团访蒙,并参加了首次在蒙古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2008年5月,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2010年6月,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蒙古现有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2所。
1987年,中蒙签署了两国政府《1987-1988年度科技合作计划》。1989年,蒙古政府科技合作代表团访华。此后,双方定期举行科技合作会议和签订年度科技合作计划。2014年8月,双方签署《中蒙关于推进科技人员交流的协议》和《中蒙关于共建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5月,双方签署了《中蒙关于在蒙古国建立科技园区和创新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蒙关于互派青年科学家的谅解备忘录》。
中蒙两国教育交流始于1952年,多年来,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顺利。1998年,中蒙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相互承认学位学历的协定》。2000年,双方签署《利用中国无偿援助款项培养蒙古留学生项目执行计划》。2008年,双方签署《关于组织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赴蒙古国任教的协议书》。2010年,双方签署《中蒙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修订备忘录》。2017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2018-2021年教育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 [24]
两国领事关系不断发展。1986年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蒙领事条约》。1990年,双方建立领事磋商机制,迄今已举行22轮磋商。1990年,蒙古恢复驻中国呼和浩特总领馆。1996年,蒙古驻呼和浩特总领馆驻二连浩特办公室正式办公。1997年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蒙古国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名誉领事馆的协定》。2007年,蒙古驻呼和浩特总领馆驻二连浩特办公室升格为领事馆。2011年,蒙古驻香港总领事馆开馆。2014年,中国驻扎门乌德总领馆开馆。2019年,蒙古驻上海总领馆开馆。2022年,蒙古驻满洲里领事馆开馆。目前,双方对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员互免签证。
1991年,中蒙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2020年,双方对此协定进行了修订。2010年,双方签订《中蒙边界制度管理条约》。2014年,双方成立中蒙边境口岸管理合作委员会并签署相关协议。

同俄罗斯关系

1921年11月5日两国建交。2008年1月,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总统波塔波夫访蒙;2月,蒙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陶高访俄;2月,俄罗斯安全委员会代理秘书索博列夫访蒙;3月,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雅库宁访蒙;3月,俄罗斯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访蒙;4月,蒙古总理巴雅尔访俄;5月,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5月,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访蒙;9月,蒙总理巴雅尔赴俄出席贝加尔经济论坛;11月,“达尔汗1”蒙俄联合军演在蒙举行;11月,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雅库宁访蒙。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4日,据俄罗斯联邦驻蒙古国大使馆消息,俄罗斯联邦日前决定,将取消对俄罗斯联邦—蒙古国陆路边境口岸实施的人员出入境临时限制措施。据悉,该决定将自莫斯科当地时间2022年3月30日0时起正式生效。 [12]
据俄罗斯总统府克里姆林宫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于2024年9月3日访问蒙古国,以参加苏联在哈尔辛戈尔河战役(也称诺门罕战役 )中战胜日本关东军85周年的纪念庆典。 [22]
当地时间2024年9月3日下午,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首都乌兰巴托市的国家宫同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正式会谈。 [23]
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右) [23]

同美国关系

1987年1月27日两国建交。2008年3月,美国千年挑战基金负责蒙古事务执行官罗伯特里德访蒙;7月,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会见美国亚洲基金总裁;9月,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会见美国商务部副部长米歇尔。2014年4月,美国外长访问蒙古国,表示美国愿意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
2019年7月31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白宫会见了到访的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宣布两国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 [7]

同欧洲关系

2008年2月,首届蒙古、瑞士外交部磋商在瑞士举行;3月,蒙、英政府间第九届圆桌会议在乌兰巴托召开;4月蒙古、葡萄牙外交部间第一次政治磋商在里斯本举行;5月,蒙古外长奥云访问法国;8月,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访蒙;8月,英国上议院蒙英友好小组主席访蒙;8月,丹麦王储腓列特访蒙;8月,摩纳哥大公阿尔贝访蒙;9月,德国总统克勒访蒙;9月,蒙古-欧盟委员会第6次会议在蒙举行;10月,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访问保加利亚;10月,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比尼翁访蒙;10月,卢森堡总理让·克洛德访蒙;11月,挪威王储哈康访蒙;11月,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访蒙。
2017年7月24日,欧盟委员会披露,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决定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设立驻蒙古国代表团。
2017年12月5日,欧盟宣布蒙古国列入避税天堂黑名单。 [8]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蒙古国

同阿联酋关系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4日,在第十六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期间,阿联酋国防事务国务部长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巴瓦尔迪与蒙古国国防部长赛汗巴亚尔签署了一份关于国防合作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 [16]

同白俄罗斯关系

2024年6月1日,据蒙古国外交部消息,对蒙古国展开国事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已经飞抵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这是白俄罗斯总统首次访问蒙古国。 [19]

同乌兹别克斯坦关系

2024年6月23日至26日,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两国1992年建交以来,蒙古国总统首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6月24日,呼日勒苏赫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与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正式会谈。双方签署了关于两国关系与合作的联合声明等十余份合作文件,涉及外交、经贸、投资、科学、文化、旅游、农业和航空运输等领域。同日,呼日勒苏赫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蒙古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开馆仪式。 [20-21]

旅游

播报
编辑

苏赫巴托广场

位于乌兰巴托市中心,以蒙古开国元勋苏赫巴托尔名字命名。其北面(正面)有国家宫,东面为国家古典艺术剧院、中央文化宫,西面有乌兰巴托市政府、中央邮局等建筑。广场中央有苏赫巴托纪念碑(苏骑马塑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蒙官方都在此广场举行仪式,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也在此广场。 [27]
苏赫巴托广场

成吉思汗景区

成吉思汗景区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旅游点,距离乌兰巴托60千米。有高30米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馆内有高9米、用225张牛皮制成的成吉思汗穿的皮靴,长4米的成吉思汗的马鞭,展示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威震欧亚的“蒙古兵法”。 [9]
成吉思汗骑马雕像

蒙古国国家宫

原称政府大厦,建于五十年代初,共4层,是总统、议长、总理的办公地,并设有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国家礼仪宫、会谈大厅等。议会大厅也在国家宫内。国家宫前有仿列宁墓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陵墓等。国家礼仪宫系一固定的大型蒙古包式建筑,位于国家宫的井内。其内部主要陈设于一般蒙古包内陈设大体相同。该礼仪宫是蒙国家总统礼节性会见外国元首等重要客人的场所,共可容纳约20人。其正后方即蒙古包最尊贵的地方竖立着成吉思汗白玉雕像,主人、主宾分别坐在雕像左右两侧。在该宫举行会见时,蒙方用其传统的酸马奶及其它食品招待客人。在国家宫二层走廊大厅正中摆放着顶端扎有马尾的九根旗杆,称为“九尾白纛旗”。从二楼会谈大厅到三楼文件签字厅时即经过设有该旗的走廊。此旗形似三股叉,上部有一圆顶,下坠九束用白马尾制成的缨,规格大小不一。古代蒙古人每逢大战前必祭战神,他们相信战神附在此旗上。成吉思汗时期,这种旗已广为流传,据说成吉思汗征战时有两匹白色战马,一匹为坐骑,另一匹专门载此旗,因此战无不胜。时至今日,此旗与国旗、国徽同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目前国家宫二层存放的大型九尾白纛旗每逢重大活动时都被请出。每年国庆那达慕时,便由国家仪仗队将该旗护送至那达慕会场,会后在运回国家宫存放。 [27]
蒙古国国家宫

甘登寺

始建1838年,1938年被关闭,1944年恢复,现为蒙古最大的喇嘛教寺院,是蒙古佛教中心所在地,约有喇嘛600名。寺内建有高27米的“神勇无畏菩萨”站像,1996年开光。 [27]
甘登寺

博格多汗宫

始建于1893年,位于博格多汗山脚下。原为蒙古宗教领袖博格多汗哲布尊丹巴(1869-1924)的夏宫,是蒙古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该馆共有7个寺院,正门建于1912-1919年间,整个建筑未使用一颗钉子,只用了108个榫口,属于传统的中式建筑。另有一个小型的两层欧式建筑,为博格多汗的冬季住所。该馆珍藏着博格多汗当年使过的生活物品和宗教法器,有一些17-20世纪蒙古传统绘画。 [27]
博格多汗宫

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

位于乌兰巴托市苏赫巴托广场的西北角,原称革命博物馆。共分为七个展区,重点展示介绍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其继承者建立蒙古帝国,进而建立元朝和蒙古独立后的情况。 [27]
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

蒙古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始建于1924年,是蒙古成立最早、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内分自然、古生物学、历史考古、民俗等四个部分。重点展示了蒙古矿藏、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该馆藏有10余种恐龙化石。 [27]
蒙古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蒙古造型艺术博物馆

该博物馆始建于1966年,收藏着1893- 1903年第八世博格多哲布尊丹巴活佛时代使用的用具及反映当时生活的其他艺术品、举世无双的佛像以及数百幅蒙古画家的艺术品。外国访蒙团大都到此参观。 [27]
蒙古造型艺术博物馆

蒙古成吉思汗旅游点

位于市郊26公里,三面环山。由大小数十个蒙古包组成,仿照成吉思汗时期游牧部落定居点的布局设计,具有典型的古代蒙古民族特色。其中两个最大的蒙古包为招待宾客的宴会厅和现代酒吧,可同时容纳约100人就餐。该旅游点的一块空地上堆着林彪出逃时坠毁的飞机发动机残骸。 [27]

特日勒基

距乌兰巴托以东76公里,肯特山脉中的一处自然保护区。四周环山,树木茂密,风景秀丽。还有奇石、乌龟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晚住蒙古包。观赏特日勒吉河岸原始而无污染的迷人景色,真正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27]

哈拉和林城址

距乌兰巴托以西365公里,是13世纪蒙古帝国首都遗址。1220年成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首都,当时它是世界上陆地贸易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1368年毁于明朝军队手里。在这里的额尔德尼昭开始建于1586年是用哈拉和林遗址上的石头筑成的,是蒙古国第一个喇嘛教及佛教中心。最多时,额尔徳尼召有108座房屋住有1000多名喇嘛僧侣。在20世纪30年代遭受严重破坏,现重新修建并向游人开放。其周围的108塔举世闻名。哈拉和林是蒙古国最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上的繁华重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蒙古唯一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2年蒙德联合考古队对窝阔台可汗万福宫遗址挖掘,出土了诸多珍贵文物。 [27]
哈拉和林城址

博格达山

位于乌兰巴托南图拉河畔,是蒙古国王博格达汗的名字命名的圣山,这里翠柏,景色诱人,既是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公园。这里可以鸟瞰乌兰巴托市全貌及蜿蜒的图拉河。 [27]

库苏古尔湖

位于蒙古国的最北部。是蒙古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深淡水湖。其面积为1300平方英里。湖水深250米,占全世界淡水的2%。碧蓝的湖水,周围茂密原始森林及马鹿、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动物、漫山遍野的野花香草等丰富的植被,这里还居住着世界上人口很少的以养训鹿为生的少数民族——查堂。这里的空气新鲜,景色优美,被喻为东方的瑞士。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