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禄山(历史人物)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1]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2]
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
主要成就
安禄山多次诱骗奚人和契丹人,设宴款待时在酒里放入麻醉草药莨菪,预先挖好土坑,等到契丹人昏迷了,砍下头来就埋掉,动辄杀数千人,前后做了四次这样的事。
天宝十一载(752年)八月,安禄山一共统率河东等镇兵马五六万,号称十五万人,讨伐契丹。队伍离开平卢一千多里,开到了土护真河,就是北黄河。又加快速度日行三百里,猛然间开到了契丹统帅的军帐跟前。一连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弓箭都被浸湿,部队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契丹人又夹攻他们,安禄山的部队伤亡数千人。安禄山本人被射中一箭,射断了他头上的玉簪,他带着手下奚族杂役二十多人跑上山头,掉进了坑洞。他的儿子安庆绪等人搀扶着他。恰巧到了夜晚,他们就分散逃跑,奔向平卢城。
之后安禄山再次出兵攻打奚、契丹,击破奚、契丹,俘获奚王李日越,将俘获的勇猛强壮的人派去云南。
家庭成员
先辈
父亲: 康某
养父: 安延偃
母亲: 阿史德氏
妻子
康夫人,生下安庆宗和安庆绪
段皇后
儿子
太仆卿安庆宗、晋王安庆绪、安庆恩、郑王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佑、安庆长
人物评价
张九龄: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李德裕:禄山,夷狄之谲诈者也,非将门英豪,草莱奇杰,其战斗之气,击刺之才,去关张远矣。
姚汝能:安、史二凶羯,相继乱于范阳,安禄山以天宝十四载乙未十一月犯顺,史思明男朝义至宝应元年壬寅十二月为李怀仙所杀,二胡共扰中原凡八年,幽、燕始平。
《旧唐书》:天地否闭,反逆乱常。禄山犯阙,朱泚称皇。贼巢陵突,群竖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